您好,欢迎光临

厦门旅游网

!厦门恩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旅行社许可证号:L-FJ20215
7x24小时服务热线 0592-2119222
0592-5531332
当前位置 : 厦门旅游网 > 旅游指南 > 厦门习俗闽南习俗节庆

厦门习俗闽南习俗节庆

http://www.xiamentour.com  2017-05-25  厦门旅游网

 敬祖节

  厦门和附近地区的民众有过这样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为敬祖节,人们用薄饼祭祖宗,然后一家围着吃食薄饼。

  薄饼,也叫润饼或春卷,由精面粉制成薄而韧的皮,卷上配料而成。薄饼的关键在于配料。配料或称为馅,通常用豆腐干、猪肉、豆芽菜、笋片、红萝卜、白萝卜、韭菜、蒜白等合起来炒煮而成。吃时将配料放在薄饼皮上,卷成竹筒状,表面涂些辣酱、芥末等,因各种菜肴混合一起,吃起来味香可口。

  薄饼始于何时,无从查考。民间有一传说。 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力开发台湾,但不久死于台湾,其子郑经继承父业,继续经营台湾,继续抗清,多次出兵攻打闽南一带,因清军顽抗造成百姓伤亡惨重,在郑军反攻下清军投降,郑军进入城内,老百姓一边迎郑军,一边制作薄饼祭祀死难的亲友。后来民众就用薄饼在农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

  过年习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尚红习俗

  闽南人,以红为尊、为大,为喜、为吉。

  逢年过节,村头村尾,闹街僻巷,处处见红。新春佳节,居家门窗户扇贴春联。除夕夜,农家大厅桌上摆一钵头大米饭。饭上插一支红春花,红示吉祥。方言"春"与"剩"同音,意为"余粮"过年。迎新年,家家户户蒸年糕,每层年糕一定要按上四粒大红枣;蒸发糕,在发糕上撒几粒红色爆米花,把方形竹筷头劈为十字叉,蘸上红水在发糕上印上4粒小红点,再插朵红绸春花。除夕夜,长辈赠晚辈的压岁钱要用红纸包,现在用印有"恭喜发财"红纸袋。

  农历六月十五称"半年",冬至或元宵节,民间都有吃汤圆习俗,吃汤圆庆团圆。搓汤圆时还要搓几粒红色掺入,表示吉祥。

  早年办婚事,大喜日子,更是全家红艳艳。大厅、房门贴新毁对联。 婴儿满月要做红色的"满月圆"、蒸油饭,配两粒染红鸡蛋馈赠亲朋。亲朋向产妇赠送黄花鱼、鸡、蛋等礼品,要贴上红纸,在鸡脚上扎红纱带。老人寿辰要在厅堂挂红寿帐,贴诸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之类的寿联;还要做工寿桃、寿龟。寿龟是红色的。

  普度与中元节

  普度在农历七月进行,主要的祭拜对象是俗称“好兄弟”、“门口公”、“老大公”、“头目公”、“人客”、“大众爷”的孤魂野鬼,希望他们早日脱离苦海或轮回转世。据说阎罗王每年在这个月中会将地狱中的无主鬼魂放出来,到阳间享用民间的致祭,并带回在地狱生活的经费与用品,因此,在闽南人的观念中,整个农历七月是鬼月或鬼仔月。在这个月中人们不婚嫁、不祝寿、不乔迁、不办各种喜庆之事,唯恐将孤魂野鬼引进门;如果不幸有人在这个月里亡故,也只举行出殡仪式,而不举行归虞等“引魂”仪式,唯恐引(家鬼)魂入户时,孤魂野鬼也跟着入宅而不走,从而造成今后的麻烦。

  在闽南,七月初一称“开鬼门”或“开地狱门”。这天几乎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口设度祭祀无主的孤魂野鬼,主人焚香祝告,请诸位“好兄弟”来享用,并祈求他们勿骚扰家人,保佑合家平安,等等;然后烧冥钞、经衣等,以供“好兄弟”在阴间使用、穿着。晚上,许多地方还会在门口悬挂“路灯”,给“好兄弟”照路用。

  过去,许多村落的庙宇在七月前要举行“收兵”仪式,即将村庙神灵派出镇守在村落四界阻挡孤魂野鬼入村作祟的五营神兵神将收回,并封上庙门,让“好兄弟”可以安心进入村落,接受人们的祭祀与供奉。七月初一还在要庙前竖起高高的灯篙或招魂幡,俗称“起灯脚”或“竖旗”,以此向四方的孤魂野鬼昭告,在整个七月,阳间将逐日有人供奉食品与用品。这以后,则轮流在村落与城镇的每个角落或街道做一场正式的“普施”仪式。轮到的村落或区域,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也会来凑热闹,祭祀用的食物到了中午晚上则可以宴请宾客。

  农历七月三十,是俗称“关鬼门”或“关地狱门”的日子。有竖灯篙或招魂幡的村子都要将其倒下,熄灯“路灯”,打开庙门,祭祀神灵,请求将五营神兵派出去,继续镇守村界。各家各户则在自家门口摆上桌子,摆上菜碗及酒、饭、米、水等,主人拈香祝告,送走“好兄弟”。至此,普度月宣告结束。

  农历七月十五,闽南人俗称“七月半”或“鬼节”,多做粽子或油炸食品过节,有的地方也做各种米粿或糕仔。是日也有祭祀活动,人们通常准备丰盛的菜肴在中午时分祭祀神灵、土地、地基主与列祖列宗。河边的城镇和村落,有的还有在晚上放水灯的习俗。

  七夕

  七月初七俗称“七夕”,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大部分闽南人认为七月初七是七娘妈生日。“七娘妈”是保佑孩子的神灵,织女是她们中的一位。有的地方,在清早时分,家里的主妇就会将早已准备好的胭脂、香粉、七娘妈花灯用丝线捆扎,然后扔到屋顶,以便让喜鹊衔去给七娘妈梳妆打扮,然后降临人间接受供奉。同时也用红纸包点糯米扔到屋顶,犒赏喜鹊。

  绝大多数人家,特别是家里有16岁以下小孩的家庭都要祭祀七娘妈,俗称“拜七娘妈”,通常在院子中的檐下排设香案,供上牲醴、果品、清茶,也供上七娘妈花(凤仙花或千日红)、脂粉、彩色纱线、七娘妈衣等等专用于祭祀七娘妈的祭品。而且多数祭品需七份。香案边上放上清水和新毛巾,以供七娘妈净手洗脸。

  祭完七娘妈后,还得备一份芋头油饭或糖饭到内室祭拜床母,特别是有幼儿的人家更需如此。床母也称“婆姐”,传说是七娘妈的侍女,是直接守护儿童摇篮和小床的神明。

  闽南人认为七娘妈是孩子的守护神,所以他们常以将小孩过继给七娘妈做契子女到16岁的形式,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成年,俗称“做契”。

  在闽南地区,人们也把七夕称为“乞巧节”,向七娘妈中的织女乞巧,祈求有一双巧手,以发家致富,装点美好的生活。

  还有些地方则认为七夕是女儿节,少女们要在这天准备胭脂香粉、镜子、茉莉花等,在月下设香案祭祀七娘妈,祈求良缘、美貌和前途。

  七月初七也是俗称魁星公的魁斗星君的生日,昔日,闽南的学童与读书人,都要在这天祭祀魁星公,以保佑他们能写出锦绣文章,求得功名。

  冬至

  冬至日是廿四节气中的一重要节气,闽南各地都将此日视为与清明、七月半、年兜同样需要孝祖的日子,俗称“冬节”、“冬日”,还有“冬节小年兜”的俗谚。

  闽南人在冬至有搓糯米汤圆的习俗,以寓意阖家团圆。冬至的早晨,先在厅堂的神案上供三碗汤圆,全家吃冬节圆,以表示增加了一岁,即“添岁”。

  闽南的多数地方,这天举族在祠堂里冬祭。宗族的长老们会凑钱备办各种食品,在祠堂中代表整个宗族祭祖。这种祭祀通常一年两次,春祭一般选择在清明节,而冬祭则多在冬至日,这两次祭祖比较正式、正规,都是宗族公共事务,而且有一套繁缛的仪式过程。

厦门旅游 http://www.xiamentour.com

微信二维码

0592-2119222 7×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24小时在线客服